中醫食療 僅供參考
|
糖尿病食療原則
中醫糖尿病飲食療法的基本原則在於比例平衡、性味辨證、食量有度。
其膳食平衡觀有以下特點。① 《黃帝內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通過養、助、益、充,從宏觀上闡述了各類食物之間的比例要平衡。② 中醫將食物分為寒涼溫熱四性,認為寒涼食物可以清熱,但易傷陽;溫熱食物可以去寒,但易傷陰,強調寒涼溫熱陰陽平衡。③ 《遵生八箋》:“五味之於五臟,各有所宜,若食之不節,必致虧損”。故應保持甘酸苦辛鹹五味平衡。④ 《飲膳正要》:“善養性者,先饑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蓋飽中饑,饑中飽⋯⋯”對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過”,也不能“不及”,過飲過饑都是飲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貪食。
食療方法
飲食上宜選擇具有清熱生津、益氣養陰功能的食物。如菠菜、蘿蔔、苦瓜、冬瓜、粟米、山藥、獼猴桃、荸薺、海參、鯉魚、田螺、烏骨雞、鴨肉、鵝肉、兔肉、牛奶等。慎食辛辣助熱食物,如薑、椒、韭、酒等。提倡清淡飲食,避免“甘肥厚味”。伴有痰者,可常食一些化痰食物,如蘿蔔、梨、杏仁、絲瓜等,同時限制豬肉等生痰食物。伴有血瘀者,可常食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紫茄子、紅菜苔、藕、玫瑰花茶等。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好大夫在線、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 (請遵醫囑) |
2025-04-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