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因素影響宮頸癌感染機率 僅供參考
|
子宮頸癌的成因目前被發現可能藉由性交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簡稱HPV)而轉變為子宮頸癌細胞。患HPV感染的機會較高的女性,相對的也較易得到子宮頸癌。至於同一性伴侶,其性生活的頻率
並不影響子宮頸癌發病的機率。
子宮頸癌可能發生的原因:
1、性生活:最常見的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原因是〝不當的性生活〞。報告指出沒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幾乎不會產生子宮頸癌,而愈早有不當的性生活,往後便愈容易產生子宮頸癌。而在性伴侶方面,女性若有2個以上的男性伴侶,其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更是有顯著的增加。
2、年齡:35~45歲是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
3、性病感染:性病的感染,通常代表性生活較複雜,相對的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會較高。
4、子宮頸發炎:若有長期子宮頸的損傷、破皮、糜爛、發炎,都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
5、吸煙:抽煙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一為抽煙會減少身體免疫力而使子宮頸癌細胞加速發展,另一為抽煙本身產生一些物質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6、社會與種族:子宮頸癌本身與種族並沒有太大的關聯。一般通常認為社會與經濟地位較低的女性較易得到子宮頸癌,但其真正的因素應該是較早有性經驗,與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本身並沒有直接的相關聯性。
7、女性荷爾蒙:有些學者認為黃體素(女性的一種荷爾蒙)會改變子宮頸上皮細胞的穩定性,而容易發生不正常的變化,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人體的免疫力被認為是子宮頸癌成因的獨立因素。一些報告指出在使用抑制免疫藥物(Immuno-suppressant)的病人-其得到子宮頸癌比率約是一般人的十倍。在愛滋病患或帶原者以及尿毒病患中,罹患子宮頸癌和癌症前期的比率都有顯著的增加。避孕藥的使用-去除一些其他因素(如性生活的形式、對象等)避孕藥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機率。另外精液本身不會刺激子宮頸產生子宮頸癌。在一些早期沒有對照組的報告中提到猶太人因有割禮而其婦女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較低,認為包皮過長會影響到子宮頸癌的機率。但在一些較現代有對照組的報告中都認為若把其他因素去除,包皮是否過長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醫學知識網、作者及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僅供參考 (請遵醫囑) |
2025-01-02 |
 |